昆蟲出沒|女子瞓覺疑遭隱翅蟲襲擊  頸部紅腫潰爛憂留疤【附正確處理及驅趕方法】

健康資訊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1 16:33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4 19:03

分享:

分享:

女子瞓覺疑遭隱翅蟲襲擊,頸部紅腫潰爛。

【昆蟲/隱翅蟲/紅腫/疤痕】夏日蟲出沒注意!廣西南寧一名女子疑瞓覺時遭隱翅蟲襲擊,醒來後發現頸部、臉部及眼周圍出現紅腫痛楚,求醫後證實遭蟲子叮咬,治療9日後傷口仍未癒合,之後亦恐會留有疤痕,因此呼籲大家多提防這種蟲子、晚上勿開夜燈。有皮膚科醫生曾指出,隱翅蟲噴出的體液帶有刺激性,接觸到後有機會引起皮膚過敏或灼傷情況,如不慎接觸可以用2種方法紓緩。

最新影片:

綜合內媒及《新浪看點》報道,該名女子透露一直習慣開夜燈睡覺,惟數日前疑半夜熟睡時遭隱翅蟲叮咬襲擊,醒來時發現頸部、臉部及眼周圍出現紅腫痛楚,求醫確診遭蟲子叮咬肇禍。經過9日治療後,事主現時傷口仍然留有大面積脫皮及紅腫,傷口如同燒傷及燙傷一般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事主無奈表示,由於傷口涉及頸部及臉部、面積頗大,因此非常憂心會留疤影響外觀,惟醫生僅建議她自行塗抹藥膏及服食口服藥,嘆指:

「提醒大家多注意這種蟲子,搞好房間衛生,盡量不要開夜燈。」

滅蟲專家:隱翅蟲或沿燈光進低層住宅

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,隱翅蟲的體液帶有刺激性,萬一拍打牠後噴出體液,有機會引起皮膚過敏或灼傷情況,嚴重更有機會令皮膚潰爛。如果身體不慎接觸到隱翅蟲體液,可先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接觸體液的部位,再用冷敷方法紓緩皮膚不適位置;如情況未有改善,須盡快求醫。

本港滅蟲專家任永強曾指出,夏天正值隱翅蟲生長旺季,大多出沒於郊外和公園,至於室內及住宅則較罕見。由於隱翅蟲具趨光性,喜歡靠近光源,若居住之社區種有較多植物,隱翅蟲或有機會沿著燈光進入低層住宅,不過其主要依附植物生存,一般並不會長期逗留在室內。以下是2種趕走昆蟲的方法: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4大防護應對法

台灣大千綜合醫院皮膚科醫生蕭毓良也曾表示,除了在戶外容易接觸到隱翅蟲外,亦有不少病例是因隱翅蟲跑進家中睡房,一覺醒來發現皮膚出現潰爛,故提出以下4個防護應對法,預防「隱翅蟲皮膚炎」: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